孩子常發呆怪怪的 恐是癲癇發作要及早治療
2025-04-30
孩子經常發呆、說話或動作突然中止,甚至無法清楚表達哪裡不舒服嗎?這些看似無害的症狀,有可能正是小兒癲癇的發作!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特約醫師張璽提醒,癲癇的臨床表現並非只有抽搐,許多時候可能只是幾秒鐘的愣神、無反應或短暫失神,容易被家長忽略,但及早發現並治療,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張璽醫師指出,小兒癲癇是一種可能影響嬰幼兒發展、學習甚至安全的慢性疾病,有些孩子一年僅發作一兩次,家長若能提高警覺,早期接受診斷和治療,便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長期影響。
研究顯示,約70%的癲癇患者可透過抗癲癇藥物獲得良好控制,甚至達到停藥的目標。然而若延誤治療時機,可能導致語言、認知與學習能力受損,進而增加日後出現行為障礙、社交適應困難的風險。
張璽醫師特別提醒家長,應注意以下五種常見的癲癇警訊:
1.孩子經常短暫失神或發呆。
2.說話或活動突然中止。
3.半夜驚醒伴隨肢體抽動。
4.出現意識不清的重複動作(如舔嘴唇、揉眼睛)。
5.意外跌倒後無法說明原因。
若家長觀察到上述任何情況,應儘速尋求兒童神經專科醫師的協助。
張璽醫師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畢業於花蓮高中,後赴台北學醫,目前擔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任,同時為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雖然身居醫學中心重要職務,他始終心繫家鄉,今年起便隔週從台北返鄉,於門諾醫院提供門診服務。
張醫師專長於小兒癲癇、腦性麻痺等神經發展疾病,對於難以藥物控制的癲癇個案,會積極運用基因檢測、神經影像檢查,甚至神經外科等多專科合作,讓花蓮在地家庭也能取得與台北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資源。
「門諾是我回鄉服務的第一站,我希望這裡能成為專業醫療與家庭需求之間的橋梁。」張醫師特別注重與家長的溝通,不僅解釋病因及治療方案,也願意耐心陪伴家長面對病情波動時的焦慮。他表示,部分病童在治療初期難免會有病情起伏及藥物副作用,這時候醫師的角色除了提供醫療判斷,更是重要的心理支持。
張璽醫師也呼籲家長,小兒神經疾病涵蓋廣泛,包括癲癇、腦性麻痺、發展遲緩、自閉症等,雖然治療過程可能充滿挑戰,但透過及早診斷與積極介入,大多數孩子都能穩定進步。他鼓勵家長保持積極正向的態度,與醫療團隊共同合作,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更好的環境中成長。
其他同類型新聞
醫療環保
一貼守護心臟!門諾推24小時ECG揪出隱藏心律異常

醫療環保
「登山大神養成班」開放報名!勇闖太魯閣 暑假成為山林守護者!

醫療環保
報稅必看!照顧失能家人可減稅12萬 花蓮衛生局提醒:千萬別錯過

醫療環保
「夏之雪」將至!志工潛水清除廢網 護花蓮石梯珊瑚生機

醫療環保
小朋友便祕別輕忽! 慢性便秘恐影響發育、成績還會變差

醫療環保
東部肝病死亡率高3倍 門諾團隊鎖定高風險族群啟動二階篩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