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群聚感染升溫 衛生局籲勤洗手
2025-01-25
近期國內急性腹瀉就診人數增加,群聚事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諾羅病毒傳染力強,易引起群聚感染,農曆年到來家庭團圓聚餐以及旅遊外食增加,提醒民眾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若有腹瀉情形應在家休息,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諾羅病毒的最佳方法,讓我們一起守護健康,遠離病毒侵害。
花蓮縣衛生局朱家祥局長表示,諾羅病毒活躍於秋冬兩季,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經統計113年本縣接獲的腹瀉群聚案件中,患者經採檢確診諾羅病毒的陽性率達57%,但對廚工檢體及攝食地點進行環境食物檢體進行檢驗後皆無諾羅病毒,顯示為諾羅病毒流行期群聚所致。另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 114年第三周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189,043人次,花蓮縣門急診腹瀉就診為2,284人次,提醒民眾注意防範諾羅病毒。
朱局長指出,諾羅病毒主要傳播途徑為糞口感染,所有年齡層都可能因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接觸(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接觸到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一般感染後48小時內可能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另併有噁心、發燒、腹部痙攣、肌肉酸痛等情形。前述症狀多能在數天內明顯改善,可自然痊癒。但年長者、嬰幼兒、慢性病或免疫力較差患者易出現嚴重併發症,需要特別注意,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應立即就醫。
花蓮縣衛生局提醒,預防諾羅病毒感染應以加強環境衛生及手部衛生為原則。民眾出遊、聚餐時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為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000cc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000cc清水消毒清理。相關疫情訊息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花蓮縣衛生局防疫專線03-8226975洽詢。
其他同類型新聞
醫療環保
大S猝逝掀流感恐慌!花蓮公費疫苗告急 只剩3073劑
醫療環保
藝人大S驟逝震驚社會 醫師籲警覺高風險併發症
醫療環保
健保給付免疫療法 助晚期頭頸癌患者延長存活
醫療環保
「人生中最難的功課」 安寧居家護理師為父辦生前告別
醫療環保
春節旅遊潮增疫情風險 衛生局呼籲「高風險族群」儘速接種疫苗!
醫療環保
回報救命恩!書法家揮毫春聯義賣 助醫院危老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