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三區地方創生沙龍圓滿落幕 串聯AI、農業與永續旅遊激盪新商機
2025-09-09
花蓮縣政府推動的「地方創生沙龍」系列活動,已於北、中、南三區相繼落幕,三場主題涵蓋AI數位應用、農業創新及土地共耕與永續旅遊。活動廣邀全台地方創生實踐者分享經驗,並與在地團隊進行深度交流,激盪出跨域合作的思維與靈感。透過不同縣市案例借鏡,花蓮成功凝聚地方力量,為文化、農業、觀光與科技的結合開啟更多元的發展想像。
北區:AI賦能 地方創生未來式
在秀林鄉舉辦的「地創未來式・從AI出發」沙龍,以數位科技為切入點,邀請宜蘭《偶而會有限公司》張台賜及《孵大學X-University》謝昆霖主講。
張台賜透過「美得冒泡 BEAUTIFOOL」與「蘇澳維生所」案例,分享如何從地方歷史與環境議題出發,發展文化策展與空間再造,讓地方價值具體化。他強調,創生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長期蹲點與信任經營的成果。
謝昆霖則示範 ChatGPT、Gemini 等AI工具,帶領民眾體驗AI在策展、行銷與內容創作的應用,指出AI雖非直接資金來源,卻能提升提案專業度與行銷效率,間接爭取更多外部資源。
中區:農業創新 行動力驅動新動能
在鳳林鎮舉辦的「地方行動力.創生新動能」沙龍,聚焦農業創新與跨域合作。宜蘭「青出宜蘭農業運銷合作社」創辦人林意評,以「百大青農」的經驗,分享從金棗到社區串聯的創生模式。他以「金柑龜」和「農村飄飄河」為例,展現農業如何跨界走入文化與社區。
北大企管系兼任助理教授彭成義則以國際視野剖析「共好商業模式」,從市集到線上平台的創新整合,說明地方創生不只是經濟發展,更是社會影響力的實踐。
南區:從土地長出希望 共耕永續藍圖
南區沙龍「從土地長出希望 地創共耕行動」在玉里鎮「九日良田」登場,聚焦農業、觀光與永續旅遊的交會。青出宜蘭合作社秘書陳柔穎分享壯圍推動農漁業的經驗,透過「校園食農列車」將農業教育推廣至校園,為地方創生奠定根基。
台灣ESG旅遊推廣協會副理事長蘇聖珠則以「責任消費與永續旅遊」為題,提出十項在地實踐法,鼓勵遊客透過文化體驗與淡季旅遊成為地方發展的夥伴,推動地方與SDGs並行。
串聯三區 綻放「花」的力量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政府在北、中、南三區推動地方創生沙龍,展現了縣府對區域均衡發展的重視。透過AI賦能、農業創新與永續旅遊等多元議題,花蓮成功吸收不同縣市的實務經驗,逐步形塑屬於在地的創生藍圖。
她強調,地方創生的核心在於以人為本、以地為根,並以跨域合作與新科技為助力,開創更具永續性的發展模式。未來縣府將持續以政策驅動、資源整合與國際鏈結,打造前瞻開放的創業環境,讓花蓮成為新創生態布局的重要樞紐。
接下來登場的 「2025 Meet Pacific 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將把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地方創生與文化內容匯聚一堂,形成跨域共創、青年參與、在地扎根的創新經貿生態系。歡迎全國旅人及花蓮鄉親踴躍參與。
更多活動資訊請見:https://meethualien.tw/
(花蓮縣政府廣告)
其他同類型新聞
文教
花蓮部落大學跨縣交流 攜手桃園共推原民教育新篇章

文教
花蓮驚豔國際!「將軍府1936」奪K-Design金獎

文教
慢飛天使揚帆太平洋!花蓮特教生與資優生共學 共融教育乘風啟航

文教
開學倒數|花蓮十多校教師缺口大!市區明星校國文、數學都找不到人

文教
全新的!北昌國小新建幼兒園啟用 152位孩子迎接嶄新學習空間

文教
花蓮之光!楊凱崴勇奪亞洲溜冰錦標賽金牌
